博客年龄:16年11个月
访问:?
文章:785篇

个人描述

男,摆地摊、扯淡。

陷水可脱,陷文不活

2012-07-27 01:24 阅读(?)评论(0)

陷水可脱,陷文不活

1

无焰转发了一幅篆刻图片,疑惑说,“舀水可脱,舀文不活”是什么意思?

平常人离这类艺术较远,但一般也知道篆刻常以古文诗句警言等为题材,曲里拐弯的篆文固然很有美感,但不“翻译”成简体字,多半认不出,作者一般也都给出简体字对照。有些用语出处还是知道的,但这8个字则完全不知道哪怕大概的出处,字面意思更难以理解。

我对自己倒不苛求,毕竟知道自己连有文化的流氓都算不上。不过无焰问出这样的问题多少让我诧异,此人虽写现代诗,但有相当的古文功底,在书法篆刻方面虽然称不上练家子,至少小时候在家也练过的,不说家学渊源吧,也有一定浸润。即便真不知道,问问度娘想必也能知其大意,难道百度也给不出答案吗?

事实验证了我的怀疑,这8个字百度是查不到的。不过对于一个颇有经验的搜索人才来说,这点小麻烦还难不倒我。顺便讲个故事,有一年说到剽窃话题,小孙谦虚地说(她一向如此)她的博文还没发现被剽过,我说你搜搜,她说搜过,没有,我问你怎么搜的?她说搜题目,甚至里面的句子,都没发现。我说你等着……不出几分钟我找出了好几个“偏僻”的网页,剽窃的是她的文章,并没有注明转载,题目换了,内容也略有改动。

对这种事自然没有必要做任何反应,剽窃者除了满足一时的虚荣外也没什么大用,毕竟“陷文不活”。

对,是“陷文不活”,不是“舀文不活”。而且,似乎,也不是通假字,因为陷的通假字是臼,请百度明察。

搜索其实谈不上技巧,我上面故弄玄虚罢了,既然“舀水可脱,舀文不活”搜不到,可以搜“可脱、不活”,这么一脱,就活了。

那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?我上面使用的到底合不合适恰不恰当?说起来话长。(等不及了?不耐烦了?着急没用,跳转到结尾也没用,不看完本博啰嗦,甚至不仔细看,你都不会理解这句话的意思,当然,仔细看也未必能理解,我用了两个晚上含凌晨都没彻底明白)。

2

好了,既然知道“舀水可脱”其实是“陷水可脱”,接下来的检索就容易了。现在你可以这么百度:“陷文不活是什么意思”,OK,不论你在东莞还是在东北,只能搜到一个答案:

笔铭,“豪毛茂茂”指笔的样子。“陷水可脱,陷文不活”,是说文人的笔锋比武士的兵器更加利害,落水的人尚且有救,而谗言构陷却可直将人至于死地

这解释听起来还不错,像那么回事,不过你要是认可了就糟了(也不全糟,毕竟也有这个意思),百度的解释并不权威,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只是另一个人的理解,因为这些问题很偏,没有公认的答案,正像对人生的认识,每个人都有差异,全在自己理解。

问题来了,你不认可没关系,却再也没有其他回答可供参考了,搜出的条目中全是对原文的引用,没有白话文的解释,这也是个奇怪的现象,而引用者不仅不阐释,连不同的引用者将其所嵌入的上下文语境都有很大差别。由此可见,对这句话的理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,敢于像上面提到的那样直白的解释,我还是很佩服他的勇气。

3

引用者自然大半是古人,现代人对什么陷水可脱可不敢兴趣,不陷水都喜欢脱,况陷于水乎。

要想搞清楚这句话的意思,就要看古人是怎么引用的。

从文献上看,它出自一首诗,叫《笔铭》,作者是谁不明确,沈德潜《古诗源》中收录了这首诗,全文也不过12个字:豪毛茂茂,陷水可脱,陷文不活。沈德潜是清朝的,《古诗源》又是很重要的文献,所以今人引用的基本都出自这部书,不过钱钟书例外,他在《管锥编》里提到说:

武王《盥盘铭》:“溺于渊,犹可援也;溺于人,不可救也。”按武王《笔书》亦云:“陷水可脱,陷文不活。”

看来是武王作的。钱钟书在论及“口戕口”时还提到了很多典故,比如之前提到:

麴檗是惑,沉湎无时,酒之溺也。苞藏其戾,矜持其妍,色之溺也。沟壑难满,锥刀必聚,贪之溺也。言张其机,笑孕其毒,权之溺也。不波而沉,色曰爱河,酒曰甘波,财曰药江,权曰狼津。酒溺一节亦取武王《觞铭》之“沉湎致非,社稷为危”,......释典流传,爱欲海。遂成惯语,然概指贪恋世间法,故王少《头陀寺碑文》:“爱流成海”,《文选》李善注:“言人皆沉于爱河,则妻子财帛也”;杨赋则以专指男女悦好之情。古罗马名小说写大海舟沉,人皆淹死,因列举好勇者战死,贪口腹者伤食而死,诸如此类......

要搞清楚一句话的意思,前后文得耐着性子看。关于麴檗(曲柏)是啥玩意儿你就别去关注了,不然没完没了,反正和酒有关。

据说钱钟书写管锥编时引用的文献书籍多达2000余种,而手边书却很少,基本是凭记忆,这种博闻强记的功夫方可称得上天才吧。精通英语、德语、法语......回答老外教授们时都用对方母语,引用该国文献诗歌信手拈来,老外自叹所读不及小钱——其时钱尚在大学读书。据说当代也出了个天才......呃,陷文不活,不提也罢。

4

这首诗既然叫笔铭,说的自然是笔,至于引申的意思,还没看到有明确的解说。有个叫陈捷夫的写的关于考证古代硬笔与软笔的论文中提到:

《大戴礼记•笔铭》所谓“毫毛茂茂,陷水可脱,陷文不活”的记载,也许正是秦汉时期的软笔制作技术水平的历史写照

他这里所指的想必是“毫毛茂茂”这几个字。也可见笔铭最早载于《大戴礼》,沈德潜也说“......以下铭辞见《大戴礼》”。

《古诗源》间或有简短注释,比如:

《盥盘铭》:与其溺于人也,宁溺于渊。溺于渊犹可游也,溺于人不可救也。【诸铭中,有切者,有不必切者,无非借器自儆,若句句黏著,便类后人咏物。】

对《笔铭》的点评是:

豪毛茂茂,陷水可脱,陷文不活。【起句不入韵。】

奶奶的,他只说首句不入韵,丝毫不理会我等后人对古文理解力上的白痴。他明明知道......曹子建云,汉曲讹不可辨。魏人且然,况今日耶”——

古诗源里还有杖铭、衣铭、矛铭等,不知道是否都为武王所作,不管是不是,沈和钱的著述对理解“陷文不活”都是有帮助的。

顺便比较一下古书中的原文和钱钟书引用文字的区别:

古书原文:溺于渊,犹可也,溺于人,不可救也。

钱引用文:溺于渊,犹可也;溺于人,不可救也。

这也可以从侧面佐证钱钟书写书时很多引述的确靠的是记忆,如果是查阅,自然会与原文一模一样。如此旁征博引却仅有一字之差,这等神人陷到哪里都会如鱼得水。

我们倒是名副其实的“陷文不活”——就只这8个字我都已经查得晕头转向,要是真做学问陷入文献里,那真是活都不要活了。

5

个别读者一定是耐着性子读到这了,谢谢先!但我相信你仍然不知道这句话啥意思,不是我啰嗦,关键是我啰嗦不明白。知道吧,就是那种似懂非懂,好像悟到了什么又好像没悟到什么的赶脚。

死棋了吗?没那么悲观,我们继续看古人是怎么引用的,多少还能再增加一些理解的砝码。

《幽梦影》人生之十五:

不得已而谀之者,宁以口,毋以笔;不可耐而骂人者,亦宁以口,毋以笔。

(张)豹人曰:但恐未必能自主耳。 

竹坡曰:上句立品,下句立德。 

迂庵曰:匪惟立德,亦以免祸。 

天石曰:今人笔不谀人,更无用笔之处矣。心斋不知此苦,还是唐宋以上人耳。 

云士曰:古笔铭曰:“毫毛茂茂,陷水可脱,陷文不活。”正此谓也。亦有谄以笔而实讥之者,亦有以笔而若誉之者,总以不笔为高。 

《幽梦影》是清朝人的作品,不至于像秦汉以前的古文那样佶屈聱牙,这段话前面的算是博文,后面这个曰那个曰的相当于评论,这也是古人玩博客的基本套路,论语里就已经很常见了。第一句很短,算微博,主旨是“宁以口,勿以笔”,很好懂,后面七嘴八舌的各种“曰”也不难理解,最后那位云士曰的算是总结性发言,他也引用了“陷文不活”这首诗,而且说“正此谓也”——此谓是啥谓?说得相当明白,言而总之,“总以不笔为高”。

想到以前码字的各种故事,这么一印证,果然大悟:谀也好,骂也好,宁以口,毋以笔,即便故作真真假假,也总以不笔为高。陷文不活嘛,找死。古人诚不我欺也。

6

经过这番理论结合实际,虽然在理解上更深了一层,不过问题并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,因为从这些引用中所领悟的比较杂,可以做出多种解释,没有清晰明确的指向,幸运的是还有高人,就是林语堂了,这爷们居然把幽梦影翻译成了英文,哈哈,你总不能搞一套英文古文吧。哈哈哈哈,——是hia-hia-hia-hia(这种奸笑没有汉字发音,只好跟它“拼”了,跟无焰学的)。

好了,OK,外瑞顾的,最后那段是这么翻译的(中英文对照):

云士曰:古笔铭曰:“毫毛茂茂,陷水可脱,陷文不活。”正此谓也。亦有谄以笔而实讥之者,亦有以笔而若誉之者,总以不笔为高。

YunshihAn ancient inscription on a pen says,“The little hair-brush.

You can get out when dipped in water,

but when you get into writing,you may be crushed.”

There are eulogies with tongue-in-check sarcasms and apparent 

denunciations which cover real praise.

But the best thing is not to commit it to paper at all.

我去!服了这帮人。

陷文不活=when you get into writingyou may be crushed。我真不要活了,啥叫you may be crushed?这应该是被动句吧,问题是crushed作何理解呢?再说,若只按英文not to commit it to paper at all我会理解成这个意思:爱说啥说啥,但千万别写到纸上(因为你所写的会当作呈堂证供?)......

这个和我之前的小领悟又有些不同。当然林语堂肯定不是这个意思,因为这个理解太俗了。我相信通英文的人对这段英文的理解的多样化不亚于古文。

7

是的,问题并没有解决。再来看看清初的小说《风流悟》是怎么引用的:

......切不可恃己之才,造作绮语......才人绮语,往往恨己之有情无缘,也偏要巧语花言,将无作有,勒成一篇美丽诗词,动人观听,竟不知诬陷多少的人,使千古沉冤不白。所以笔铭说得好,道:

毫毛茂茂,陷水可脱,陷文不活

这个该怎么理解呢?突然想到一句话:历史是坨,那啥。

风流悟一共8回,都是独立的故事,无非因缘相报教人向善,才子佳人终成美眷,这段在第七回里出现,这一回里说的是(大半夜的看明清小说,就为了弄懂八个字,容易吗我),是啥来着?说一个叫山子佳的秀才和他老婆其实是元稹和崔莺莺转世的——几句话说不清,摘录一段:

元稹,字微之,与博陵崔莺莺中表兄妹。崔有才色,元稹心慕焉。崔氏缘应与郑恒为夫妇。元稹慕而不得,就遂诡作会真诗三十韵,又假作慰情书,污蔑莺莺。后又诡吟决绝诗,以互相见意,使莺莺受淫奔之名于后世。元稹应罚作女身,受崔氏磨折以报负枉不白之罪。但情之所钟,不可泯灭,仍令作夫妻三十年,恶而后好,以了其缘

简言之,元稹瞎写,后世投胎成女人被崔莺莺投胎成男人收拾的故事。

和《八洞天》里第三个故事有点像,这个故事叫培连理,讲一个叫莫毫的才子因不积口德(笔德)遭报应,后来悔过啥的,也终于才子佳人皆大欢喜了,不过这个莫毫还不是主动作恶,是他表兄黎竹和别人斗文,找莫毫帮忙,莫有才,按黎竹的描述写诗挖苦人家的生理缺陷,驼背、瘪鼻啥的,因为挖苦的很到位结果生出事端,眼睛生病,瞎了,他老婆说:

“从前黎表兄央你代作之文,都是些赌口快的机锋、损阴德的翰墨。常言道:‘陷水可脱,陷文不活。’文人笔端,辩士舌端,比武士兵端,更加利害。即君青年丧目,安知非文字造孽所致!”

清朝的白话体小说已经接近现代的语言习惯,意思倒是很明白,只一点让人气愤,这小女子竟然说“常言道——”,尼玛为了弄懂这句话我费了吃奶的劲儿,花了两个晚上兼一个白天加半个凌晨,她一句常言道真让人汗颜。不过令人安慰的是,兜了几大圈至少我知道了“陷文不活”并不仅仅是这个意思。

睡觉。再写下去,陷文不活了。

8

你,懂了吗?

顺便说一句,据说京津地区又有暴雨,希望灾区的人们都能“陷水可脱”。
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2-07-27 02:42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